多赢策略
说起区块链,大家可能最先想到比特币。从比特币构建的第一代区块链(即区块链1.0,主要用来传输价值),到以太坊开启的第二代区块链(即区块链2.0,引入智能合约功能),现在全球区块链技术正快速向第三代(即区块链3.0)迈进。
但国内的发展路径和国外不太一样。国外主要走去中心化公链的路子,比如大家熟悉的以太坊。而国内在2017年相关政策调整后,选择了以联盟链为核心的发展方向,并且打造出了蚂蚁链、长安链等有代表性的项目。
不过,这种不同的发展模式现在面临三个大问题:技术断层、生态割裂和国际话语权缺失。如果不在第三代区块链时代打造出我们自己的世界级公链,国内可能会失去制定数字经济规则的机会,在全球区块链竞争中变得被动。
一、差异化发展下的技术断层危机
其实国内原本在区块链公链技术探索上是走在前面的。2017年之前,国内的公链项目在全球市场都很有分量,像NEO、Qtum这些项目在智能合约领域表现都不错。但政策调整后,很多公链团队要么出海,要么转型了。
1.国际化转型:比如波场、本体这些项目,通过在新加坡、瑞士等地设立基金会来实现国际化发展,还有一些团队转向了联盟链研发。
2.联盟链发展:现在蚂蚁链已经服务了超过20万家企业,长安链也支撑着北京的政务数据共享,联盟链在政务、供应链金融等领域落地了几千个场景,展现出很强的合规应用能力。
但联盟链和公链的技术生态差异,让国内在公链底层技术发展上渐渐落后了。国外公链通过社区驱动的去中心化治理和市场生态优势,技术迭代很快。
国际公链发展现状
美国凭借开放的技术环境和成熟的投资体系,吸引了很多头部公链团队。比如Solana Labs把总部设在加州硅谷,利用当地的技术人才;Ava Labs受益于特拉华州灵活的公司法,母公司获得了红杉资本等机构超过4亿美元的投资。
在技术升级方面,以太坊通过2025年第一季度的Pectra升级多赢策略,引入了账户抽象和数据可用性优化技术,让Layer 2解决方案的交易成本降低了70%,为开发者搭建更好的应用提供了基础。
再看国内的联盟链,因为它的封闭性,开发者生态变得碎片化,底层技术更新主要依赖单一企业推动。而且联盟链没有公链那种开放式的代币激励机制,很难吸引更多开发者参与生态开发,这就导致它的生态比较单一,用户规模和公链比起来差距很大。
另外,联盟链由单一或少数企业控制,在去中心化程度、隐私保护和信任构建方面,天生就不如公链,很难满足用户对开放、透明、可信技术平台的需求,也限制了它的生态扩张。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区块链底层技术专利虽然在全球占比较大,但82%都集中在联盟链场景适配方面,核心公链技术专利不足,这也反映出我们在底层架构创新能力上的差距。
二、生态割裂:错失全球链上经济红利
联盟链的封闭性和公链的开放性差异,让国内在全球区块链创新浪潮中面临被边缘化的风险。现在全球公链相关市场规模已经突破3万亿美元,大部分创新应用都基于以太坊、Solana、BSC等公链。而国内公链项目受各种因素限制,市场规模只有约3-4亿元人民币,和海外差距非常大。
1.国际支持政策:新加坡、迪拜、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推出了Web3.0基金,重点扶持公链生态,这进一步加剧了全球创新资源向海外集中的趋势。
2.标准话语权缺失: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区块链开发者社区中,国内开发者占比只有8%,而且大多集中在联盟链应用开发上,很难参与到以太坊EIP提案、Cosmos IBC协议等核心标准的制定中。
当美国推进《数字资产市场结构法案》、欧盟通过MiCA法案来规范加密市场时,国内因为缺乏自主公链生态,在全球区块链规则制定中逐渐被边缘化。而海外正通过"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双轮驱动,加速构建以公链为核心的数字经济新秩序。
现实世界资产(RWA)领域发展对比
国际发展:基于公链的RWA把房产、债券等现实资产通证化,打破了传统资产和加密世界的壁垒,吸引了贝莱德、摩根大通、高盛等传统金融机构加入。
根据Redstone报告,截至2025年6月,全球RWA市值已经超过240亿美元,很多机构预测到2030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0万亿美元。
国内现状:再看国内,RWA映射主要依靠联盟链,但由于联盟链在透明性和去中心化方面的限制,其映射的必要性和价值性受到影响,很难形成和海外公链RWA一样的生态影响力。
三、国产公链:人民币国际化的破局关键
现在,人民币国际化受到SWIFT等中心化国际金融结算体系的限制。SWIFT掌控着全球80%以上的跨境支付信息传输,它的运营规则和数据管辖权实际上由欧美主导,国内金融机构不仅要支付高昂的通道费用,还面临数据审查风险。
而区块链3.0公链的去中心化特性,为打破这个困局提供了天然的解决方案。海外公链生态的快速扩张,更凸显了国内构建自主结算体系的紧迫性。
重要观察:现在的数字人民币是基于联盟链运行的,在透明性和去中心化程度上有局限,客观上增加了系统性风险,导致它在和基于公链的稳定币(比如USDT)竞争时缺乏优势。
相比之下,基于国产公链构建的去中心化人民币国际结算系统,可以实现跨境交易的"去中介化、实时清算、可编程监管"。以"一带一路"贸易场景为例,智能合约可以自动执行跨境支付条款,分布式账本技术能消除单一机构的数据垄断,预计可以把跨境支付成本降低70%。
全球稳定币市场爆发式增长
2024年各类稳定币在公链上的交易总额已经达到27.6万亿美元,一些国内外贸商家为了压缩结算时间和成本,已经开始在境外通过海外公链的稳定币开展交易。
更关键的是,国内缺乏连接国内外生态的"桥梁公链",这导致数字人民币跨境应用仍然依赖传统基础设施。如果能实现国产公链与数字人民币的深度融合,就可以把人民币的价值传输能力嵌入全球区块链生态,推动人民币从"跨境结算货币"向"国际储备货币"迈进。
当越来越多的国家通过国产公链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投资和储备时多赢策略,公链的去中心化特性会天然增强人民币的国际信任度,为突破SWIFT体系束缚、构建新型国际金融秩序提供技术支撑。
博星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