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在“2025高度近视白内障+X学习班暨白内障质控学习班”上,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上海市五官科医院)“高度近视白内障综合评估专病门诊”正式揭牌。该门诊聚焦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的个性化需求,通过专项术前评估、个性化手术方案制定及精细化操作,不仅解决高度近视白内障引发的视力困扰,更同步矫正老视、散光等问题,助力全程视力可望可及。依托医院在屈光白内障手术及高度近视诊疗领域的长期积累,门诊的设立将为患者提供更集中、更精准的专属诊疗服务,进一步提升就医体验。
我国近视人口庞大牛博士,近视度数超过600度即为高度近视。高度近视患者不仅日常看远困难,还会因眼轴过长引发白内障、眼底病、青光眼等多种并发症,视觉质量“大打折扣”。上海作为经济发达、文化多元且生活节奏较快的城市,市民对生活质量要求高,视力问题与高品质生活追求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加之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的医疗辐射范围广泛,高度近视白内障诊疗需求持续增长,开设专病门诊是回应患者诉求的必然举措。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院长周行涛教授(左一)、副院长莫晓芬教授(右一)、白内障与晶状体屈光手术学科学科顾问卢奕教授(右二)、以及白内障与晶状体屈光手术学科主任竺向佳教授(左二)共同为“高度近视白内障综合评估专病门诊”揭牌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院长周行涛教授指出:“我们的诊疗服务不仅关注眼疾本身,更着眼于患者的整体眼部健康,从病理机制分析到全生命周期眼健康管理进行多维度规划,致力于实现‘以患者为中心、以健康为核心’的诊疗目标。为向各类眼病患者提供更高效、精准、安全的个性化诊疗,我院持续引进并应用多项前沿技术,例如基于VISUMAX800的SMILE pro全飞秒手术,以及近视合并老花眼的一体化治疗方案等。此次新设立的‘高度近视白内障综合评估专病门诊’,将进一步推动诊疗服务向更聚焦、更精准的方向升级,显著提升该类复杂眼病患者的诊疗质量与干预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现实价值。”
该院白内障与晶状体屈光手术学科主任竺向佳教授分享道:“近年来我院高度近视患者呈聚集趋势,我门诊接诊的患者中高度近视群体占比已超60%,其中眼轴≥32毫米的极端病例数量也不少,他们的眼球如同一间‘危房’,眼部组织更薄、更脆弱。此外我们还观察到,受视力问题的长期影响,甚至不少患者存在焦虑情绪,且较其他致盲性眼疾患者,他们的焦虑表现更为突出,甚至影响到家庭幸福、职业发展等。因此,更需推行专病专治,从专业诊疗与人文关怀双维度综合评估,全面改善患者的视力状况与心理状态。”
针对这些特殊性,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构建了精准服务体系。竺向佳教授进一步介绍:“我们团队依托大数据建立了高度近视白内障手术决策体系、高度近视患者人工晶体度数专用计算公式以及眼底病变评估人工智能应用程序,为医生提供决策参考。同时,我们研究发现,高度近视患者眼轴拉长、囊袋结构改变,更适合平板四襻设计的人工晶体,例如针对有远、中、近全程视力需求的患者,我们会优先选用平板四襻三焦点人工晶体,既能满足视力需求,还能保障人工晶体的居中性和稳定性。此外,引入EQ Workplace协助全流程高效管理,既提高诊疗效率,也确保手术全流程的细致精准。”
竺向佳教授曾为一名高度近视白内障的年轻画家实施手术,术后对方感叹“一辈子都没有看得这么清楚过”牛博士,这番话让她感触颇深。她坦言,许多高度近视患者从小视力不佳,求学、求职及生活中本就充满艰辛,随着年龄增长后又患白内障,视力更雪上加霜。“我们要给这一群体更多关注,不仅要做好专业诊疗服务,还要通过科普强化他们的眼部健康意识,例如提醒重视眼底健康,同时在术后给出针对性的护理建议,叮嘱其保持慢生活、避免剧烈运动等等,为他们提供更周全的守护。”她补充道。
博星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